2012年3月26日《衢州日报》:立杏坛五年 传人生体验――写在《文化漫谈》课讲话稿面世前

文字作者:图片作者:稿件来源:衢州学院发布时间:2012-03-27浏览量:3664

孔祥楷先生在万博manbetx官网_中国足彩网推荐:开办的《文化漫谈》起因于一次偶然的交谈。那是2006年初夏的一个晚上,时任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的院长于秀源先生,在和孔先生交谈时发现,让孔先生给大学生开一门文化素质教育方面的课,肯定会不同凡响。于是就有了《文化漫谈》课,他连续主讲了五年,先后有来自各个专业的六百多名学生参加听课,这在万博manbetx官网_中国足彩网推荐:是空前的。今天,在他的《文化漫谈》课讲稿付梓面世时,许多个“想不到”重聚我的心头。

想不到,他会那么认真

在旁人看来,讲课对孔先生来说无异于一碟“小菜”,可他却要把它制作成“文化大餐”,让学生享受文化的深邃与精美。每上一次课,他都要作长时间的思考与琢磨,精选教学内容,细挑讲课素材,推敲教学方法,巧设教学环节,厚厚的笔记本写得密密麻麻。

想不到,他对学生的要求那么严格

孔先生以“重责在肩,如鞭在后”的态度对待讲课。在我看来,这“重责”即是教师对学生一生发展所负之“责”。教师对学生负责,既要关心呵护,用自己的臂膀为学生遮风挡雨,给学生带来温暖;也要敢于提出要求,用自己的智慧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激发他们不断向上的志向。孔先生的高妙之处,在于把这两个方面统一起来,让学生在教师的严格要求中感受教师的深切关爱。正是在他的严格要求下,听他讲课的学生不再“大”字当先,而是“学”字为本。

想不到,他会那样看问题

孔先生在讲“散文”时,并没有像传统的教科书那样,去给“散文”下一个四平八稳的定义,而是用了一比喻:散文的“散”就是雨伞的“伞”。“散”与“伞”表面上看起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细细想来却是那么贴切。他对“新闻”的概念也有自己的理解,质疑新闻学教科书中广泛引用的“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认为这个说法本身不科学。一个事件是不是新闻,能在何种范围内成为新闻,同这个人的社会影响力直接关系,狗在家里咬了主人,是家里的新闻;狗跑进总统府咬了总统,就成了某个国家的新闻。因此,新闻只能是有一定影响的事件。影响大的事件是大新闻,影响小的是小新闻。在孔先生的讲课中,可以举出不少这样的例子。你可以不同意他的观点,但你不得不惊叹他超常的思维。

想不到,他会那样讲课

和我们绝大多数老师的讲课是“讲书”不同,孔先生讲课是讲“人生”。他讲的人生,不是写在书上说教的人生,而是他自己经历、感受、体验的人生。他的小说,他的散文,他的剧本,特别是他的音乐,都是他的人生经历的结晶与升华。在听课的学生中,不少人惊叹孔先生的多才多艺、睿智风趣,常在极其普通的言谈中显现深刻的哲理。原因何在?我认为,原因在于孔先生对自己所经历的人生不仅有感受,而且有体验。经历强调“在场”,感受强调感官“接受”,体验则强调自己与对象的“融合”。人生因为有了与对象融为一体的体验,境界才会得到升华,因为这是一个“我”与“你”相融的境界,在这样的境界中人不再孤独;同时也是一个不断拓展、开放的世界,在这样的世界中人不再自闭。“我”与“你”相融的境界,有对话,有启示,有超越,因而有对理想的追求。人与人相融,造就仁爱大同世界;人与自然相融,造就天人合一境界。孔先生呈现给我们的就是这样一种精神世界,他所创造的小说世界、散文世界、舞台世界,特别是他的音乐世界,就是体验的结晶。一个人怎样才能丰富情感、完善人性、升华境界、领悟深广的世界意义?孔先生的讲课给我们的启示是:体验人生。

想不到,他会那样考核

《文化漫谈》课一直采用开卷的方式进行考核。但这个“卷”到底该怎么“开”, 卷“开”了之后让学生做什么,却大有讲究。孔先生作过种种探索,其中有一次考核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他让学生根据一年来的听课体会向他提问,他当场面向所有学生回答,然后由三个人组成的小组给学生的提问当场作出评价,并给出分数。这样的考核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他们只有总揽所学课程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只有认真思辨才能使所提问题有价值。这是我迄今为止从未见过的考核,也是真正能够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和创新精神的考核。

孔先生的讲课,严谨而活泼,风趣而深刻,给人带来了深刻的人生启迪,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文化漫谈》课已经成为我们学校最有特色的课。我到课堂听孔祥楷先生的讲课不多,但平时和他的交流不少。和孔先生交流是一种精神享受,你可以时时感受他的思想火花,获得丰富的意义启示。

衷心感谢孔祥楷先生给我们的学生带来丰富的精神意义和人生的启迪,衷心祝愿孔先生天天快乐,永远幸福!

(作者系衢州学院副校长叶碧)

2012年3月27日《孔氏南宗家庙网站》:立杏坛五年  传人生体验――写在《文化漫谈》课讲话稿面世前

审核:编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