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5日《浙江教育报》:中国式现代化与高等教育的守正创新

文字作者:图片作者:稿件来源:衢州学院发布时间:2022-11-26浏览量:678

浙江教育报:http://www.zjjyb.cn/html/2022-11/25/content_39742.htm

□衢州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郑友取

党的二十大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二十大报告主题鲜明、视野宏阔、内涵丰富、意蕴深远,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宣言书、冲锋号和指南针。

一、励精图治的守正创新精神

报告的主题开宗明义就提出“守正创新”,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无一不是党领导人民坚持守正创新、实践探索开辟出来的,守正是前提和基础,创新是动力和源泉,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1.报告中蕴含了奋发蹈厉的守正精神

“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八个明确”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的“十个明确”,从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的“十个坚持”的宝贵经验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五个坚持”的重大原则,可以看出一脉相承的守成,一贯坚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之正,坚守“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之正,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之正,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动摇”之正,坚守“改革开放不动摇”之正。

2.报告中充满了奋勇争先的创新精神

“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报告中“创新”先后出现了55次,围绕“新时代、新征程、新飞跃、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等新方位,“三个务必、三件大事、第二个答案、两个‘行’、两个结合”等新提法,“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等新方向,“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等新变革,“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等新要求,报告列举了一系列战略性举措、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通篇无不体现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

二、中国式现代化对高等教育的启示

报告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基本特征、九大本质要求、两步走战略安排、五项重大原则,全面描绘了人类文明新图景,这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使命新任务新要求。

1.中国式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

报告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为独立板块提到更加重要更加显著位置,更加体现了教育、科技、人才三者是个有机整体,是个需要协同配合、系统集成的共同体,更加强化了教育是民生更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更加突出了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这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2.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守正与创新

高等教育作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重要交会点,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龙头地位。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是扎根中国大地,对标世界高等教育现代化,集教育理念、教育体系、教育模式和治理制度等多要素融合发展的过程。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必将发挥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支撑性、引领性作用。

三、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学校高质量发展

秉承“立心力行”校训,树立“不放弃每个学生、不怠慢每位教师”的办学理念,强化学生为本、学者为上、学术为基,营造“用心用功、快办快上”的文化氛围,坚持跳出衢院发展衢院、融入衢州发展衢院、聚焦特色发展衢院,着力推动高达成度的协同育人、高转化度的科研创新、高贡献度的师资队伍、高辨识度的大学文化、高辐射度的国际合作,致力于把学校打造成为城市发展的名片、省际高校的名牌、产教融合的名校,力争成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重要窗口”。

1.有质量的教学

坚持人才培养核心地位和教育教学中心地位,推进专业教育、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三位一体”建设,努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大力实施“五强化、五转变”战略举措,强化学生中心,培养从“重教轻育”向“五育”并举转变;强化教学改革,教学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强化科教融合,学习从“知识输入”向“知识应用”转变;强化产教融合,育人从“单一育人主体”向“多元协同育人”转变;强化校地融合,服务从“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构建“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文化,紧扣培养目标的达成度、社会需求的适应度、资源条件的保障度、质量保障的有效度、多方评价的满意度,狠抓“就业率、升学率、留衢率、满意率、学科竞赛获奖率、教师博士率、教师‘双师’率”等。

2.有品质的科研

要坚持学科龙头地位,树立“有所先为、有所后为,交叉融合、协同创新,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的学科建设理念,构建以工学、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为主干,以文学、艺术学、理学为支撑的结构优化、融合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努力做强工科、做精师范教育、做大经管学科,聚焦产业链创新链布局,积极发展新兴学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有组织科研团队建设为核心,以硕士学位授权点为重点,以学科制度重塑为动力,注重服务需求、科教融合、成果转化,完善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应用科研评价机制,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着力推进有组织的科研、有品质的科研,实现科研工作从平均用力、资源分散向突出重点、服务需求转变,科研投入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科研团队从个体式松散型向团队式聚合型转变,科研成果从重量轻质向创新价值转变。

3.有贡献的服务

要坚持“以服务赢支持、以贡献促发展”的理念,唱响做实“生在衢州、长在衢州、为在衢州”,深入实施“融入衢州”行动、“区域联盟”行动、“赋能升级”行动,开展校地融合“54321”专项计划,即打造高贡献度的5个科创服务领军团队,新增高辨识度的4个省级产学研合作平台,实现高契合度的30%大学生留衢率,争取高转化度的2亿元横向研发经费,构筑高辐射度的10个产业学院(行业研究院、国际合作学院)。建好衢州市智能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衢州市省际中心城市研究院、南孔文化研究中心、中国(衢州)围棋学院、碳中和现代产业学院、美丽经济学院等特色创新服务平台,为衢州市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助力赋能。


审核:编辑:董芊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