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基本逻辑与学习方式变革——陈玉琨教授应邀来校开展专题讲座

文字作者:李旭 陈晓利图片作者:姚一楠稿件来源:教师教育学院发布时间:2024-05-24浏览量:510

深刻理解教育的基本逻辑,掌握学习方式的变革与转型,对于推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5月21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陈玉琨教授应邀来校开展以“教育的基本逻辑与学习方式变革”为主题的讲座,讲座由副校长周兆忠主持,副校长江爱民、衢州市部分中小学教师、教师教育学院全体教师和师范生参加讲座。

陈玉琨教授将教育放在更宽阔的领域探讨了教育基本逻辑的三大特征。第一,教育具有不守恒性。陈教授以萧伯纳的名言苹果的交换和知识的交换之不同为例,说明知识的传递与爱的传递在量上具有不守恒性,教育是富有爱的,爱是有温度的,而这个温度并不遵守热力学的定律。第二,教育的不对称性。陈教授提出,教育的不对称性就在于人类文明跨越代际传承的不对称,教育是社会文明规范的传递,是一代人文明的传承,教与学的关系本质其实就是传和承的关系,而中间的纽带就是学校和教师。第三,个体的独特性与教育结果的不确定性。陈教授谈到,教育是复杂的,而受教育的个体也是独特的,他认为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因素能在较大概率上取得人们预期教育结果的一种相互关系。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作出相应的风险评估,并提出备择方案。

在此基础上,陈玉琨教授提出AI时代应该培养三种人才:一是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创新性人才;二是善于迁移,敏于跨界的复合型人才;三是忠于祖国,勤于济世的全球化人才。人才培养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而课程是一所学校的立校之本。陈玉琨教授认为,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学校、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扎实高效的基础课、持续迭代的拓展课、注重发展的探究课和寓教于乐的活动课;课程改革始终要以启发学生思维为目的,在课程的内容上要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始终追踪前沿,不断更新。

结合AI时代特点,陈教授向在座的各位老师、同学们提出了学习方式变革的建议:要把思维品质的发展性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要把AI当做学习的助手、人生的朋友,学会像AI一样不断迭代、自我更新;把探究当作师生学习的常态,要享受探究;作为一位教师或者未来的老师,要把学生的兴趣爱好当做他们学习的基石,给予他们发展自己特长的“特权”。

周兆忠在总结讲话中指出,陈教授的报告高屋建瓴,把教育的精神、教育的规律讲得非常透彻,让我们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刻地理解。未来已来,希望全体教师积极拥抱变化,在教育教学中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AI为伴,深刻理解教育基本逻辑,主动适应学习方式变革,增强在AI时代开展教育教学的理论实践能力。

本次讲座是学校第五期“力行”青年沙龙和“五自”质量文化月的重要活动,由科研处和教务处主办,教师教育学院承办。

审核:丰爱静编辑:祝丽君

关闭